区域医疗解决方案

方案背景

2014年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信息化顶层设计,即“46312”工程,4代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4级卫生信息平台,6代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等6项业务应用,3代表电子健档案库、电子病历库、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1代表1个融合网络即人口健康统一网络,2代表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从2015年到2019年相继发布了关于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医疗联合体以及“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相关建设的指导意见。区域医疗平台有效整合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实现跨地域跨机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供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应用场景

一、统一支付服务:患者在预约挂号、门诊就医、购药等进行缴费的时候,提供多种支付渠道和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银联支付、医保脱卡支付等,满足患者的支付需求。

二、区域影像:患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骨折,到就近乡镇卫生院查看,乡镇卫生院医生先为患者拍摄X光片,并上传到区域影像平台,由上级医院医生出具诊断报告,如果患者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还可以通过双向转诊服务进行转诊。

三、卫生服务资源监管:基于各个接入的机构或部门的基础信息资源信息,卫生管理人员可以对于卫生人力资源分布和构成、区域医疗设备数量和使用状态、卫生机构的财务状况(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核算等)等进行监管,提高卫生监管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本方案适用于省、市、县卫生健康委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的医疗联合体、以县医院为中心的医共体、以专科为基础的专科联盟、医疗集团。


方案概述

区域医疗平台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整合区域内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信息,促进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推进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提高整体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形成“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有序就医新格局。

整体方案设计包括:

一、基础平台建设,即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安全规范体系建设、信息资源目录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电子健康卡建设等;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即统一预约挂号服务、统一支付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档案查询、在线问诊、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健康档案查询等;

三、区域医疗业务协同与监管,即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检验、区域病理、区域医疗质量控制等;

四、公共卫生服务与监管,即综合业务监管、卫生服务资源监管、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妇幼保健系统、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等。

五、医共体/医联体应用

太极医共体/医联体系统建设围绕着“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积极落实预约诊疗、分级诊疗两项核心制度,建立医共体/医联体内的数据共享标准、互联网医疗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监管标准,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统一的数据平台、统一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统一的健康服务闭环体系和统一的远程医疗级监管体系。


方案价值

一、服务居民:优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工作流程,满足居民预约挂号,享受连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一系列服务,并参与个人健康管理的需要。

二、服务医务人员: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服务管理:实现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实现对卫生工作的实时监督、动态管理,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卫生监管决策水平。

 

电话:(010)57702501

邮箱:xujing@mail.taiji.com.cn

点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