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管理调度自动化系统

项目背景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省内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关中、陕北缺水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是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工程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分为调水、输配水两大部分。调水工程位于陕西省陕南地区,主要由黄金峡水库、三河口水库、秦岭输水隧洞组成。输配水工程由南干线、过渭干线、渭北东干线和西干线组成。

基于引汉济渭工程一期的调水工程建设内容和向受水区供水的实际需求,以提高调水工程综合监测、调度、控制、管理和决策水平为最终目标,太极公司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监视监控技术、数据汇集管理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并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IT技术,建设引汉济渭工程管理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信息采集、监测监视、预测预警、调度控制、工程管理和调度会商决策支撑等,从而保障调水工程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经济运行,实现安全调水、精细配水、准确量水。为合理调配区域内水资源,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解决方案

引汉济渭工程实行统一调度、两级管理、两级控制的调度运行管理模式,采用分区分层进行系统建设。

分区建设:

横向上,为了保障全线调水控制安全,在横向结构上分为控制区、业务区、外网区,在控制区布设控制专网,用于支撑闸(泵站)站自动控制;在管理区布设业务内网,支撑水调相关的各项业务应用;在外网区布设业务外网,提供互联网服务。控制专网与业务内网通过网闸进行连通,业务内网与业务外网通过防火墙等安全设备进行连通,在隔离网络区域的同时,严格控制网间少量流量的信息交换。

分层建设:

纵向上,划分为应用系统层、应用支撑平台层、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层、云计算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综合通信与网络系统、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实体环境等各个层次。

一、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引汉济渭工程管理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成果的综合展示平台,是水量调度、工程管理、决策应急等业务应用平台,也是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业务整合和公众服务平台。主要由监测预警管理系统、智能调水管理系统、水库综合管理系统、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决策会商与应急处置系统等 6 类业务应用系统和内部业务门户、外部信息网站以及移动应用门户 3 个应用交互系统组成。

二、应用支撑平台

应用支撑平台是引汉济渭工程管理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架构的基础和支撑体系,是所有应用系统开发、集成、运行的基础平台。

充分利用各种主流的开放标准,从而能全面满足上层各类复杂应用构建、集成的需求。

三、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用于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要求;通过数据的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整合系统资源,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数据管理成本,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四、云计算中心

云计算中心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虚拟化和云资源管理平台。为系统平台提供弹性计算服务和按需存储空间。

五、综合通信网络系统

综合通信网络系统主要包括通信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通信网络通过自建光缆模式完成通信系统建设,通过控制专网、业务内网和业务外网模式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为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六、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水质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接入、工程安全信息采集系统接入、视频安防系统的接入与补充建设。

七、实体环境

实体环境建设包含机房配套工程和指挥场所实体环境两项建设内容,建设范围覆盖总调中心和三河口、黄金峡两个调度分中心调度大厅以及相应机房配套的建设。

八、安全体系

控制专网和业务内网系统信息安全按3级等保要求建设,业务外网系统信息安全按2级等保要求建设,构建技术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实现集防护、检测、响应、恢复于一体的整体安全防护体系。

九、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由总体标准规范、技术标准规范、业务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运营标准规范等共计41个项目标准规范。


项目价值

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水利项目。对实现陕西水资源优化管理、统筹关中陕北用水,促进陕南循环经济,促进治理渭河水生态环境,推动全省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我公司承建的引汉济渭调水工程中核心技术项目——引汉济渭工程管理调度自动化系统,充分综合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有效地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程效率、规避工程及投资风险,实现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充分发挥“引汉济渭”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该项目的建成,进一步树立了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大型调水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国水利信息化行业的影响力。

电话:010-57702888-8728

邮箱:hekw@mail.taiji.com.cn

点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