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股份总裁吕翊:携手建立共存共融共享数字生态
发布时间:2019-10-30 作者:商业伙伴


刚刚闭幕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要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其实,不仅是在网络空间,在整个ICT产业生态中,构建这样的命运共同体也在逐渐成为行业共识,也是32岁的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极)一直致力达成的生态建设目标。


近日,公司总裁吕翊接受了B.P商业伙伴创始人兼总裁国秀娟的视频专访。在专访中,他特别谈到要携手建立共存共融共享的产业生态,而且应该是彼此对等,摒弃垄断、封闭、零和的心态,谁都不要做话语权的受害者。


数字生态应该共存共融共享


问: 首先想请您谈谈,我国的数字中国建设对IT产业未来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这几年大家都在讲数字中国建设,您可能会注意到,太极也在提这样的概念,作为长期为国内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进行IT系统和数字化建设的领军企业,太极也可以说是参与到了数字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而且成为其中的主力军。


提到数字中国建设,不能脱离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就我个人的理解,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强大的算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又促使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跨越式发展;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客观上也使得数字中国建设具备了相应的物质基础。也正因为此,中国快速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传统的IT企业、行业用户,都已经卷入到了数字化的进程当中。


所以从国际、国内总体形势来看,可以说是一片大好;应运而生的概念,如智能化生存、智能制造、工业4.0等也是层出不穷。但我个人觉得,数字中国的建设还是受到了外部条件的诸多制约。


众所周知,目前国际形势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种思维方式的博弈如火如荼,数字中国建设也不可能不受到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因为生态是全球性的,数字中国建设的方向可以选择,但在产业服务链条上的合作伙伴选择上却变得敏感起来,不像以前那样开放和自由了,这就是我们在当下面临的一种客观状态。


问 : 就像您刚才说的,云计算和大数据、AI的这些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了相对比较成熟的状态。也正是基于此,B.P商业伙伴把2019年定义为“数字生态元年”,也想听听您对这一提法有什么看法。


答: 我个人的理解是,数字生态是在我们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之后,整个产业生态面临的一种特定的状况;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去建立和发展生态的一门科学、一个专有语汇。


我们过去曾经讲渠道的概念,我觉得在渠道时代是有主有次的,有主流才会有支流,它是通过某些主体的产品和服务的引领,以其合作伙伴体系为基础来构建的,包括分销渠道、技术服务渠道等;到了生态时代,主次关系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明晰,条块分割也没有那么明显了。所以,数字生态应该是一种网状的、彼此对等、共存共融共享的生态服务方式,这是我对数字生态的粗浅理解。


问: 您认为在目前的数字生态中都有哪些类型的商家,太极在这样一个生态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答: 我相信不会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但从个人的视角来看,我觉得首先应该有数字内容的提供商,其中也包括我们以前的客户,因为他们会提供一些数据内容;也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等。


其次会有通用化的数字产品供应商,他们是产品和技术支撑平台,在某一专业领域提供生态中需要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还有一种是数字服务和数字运营服务提供商。从更大的层面上看,太极应该属于后者。


总体而言,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的分工协作是非常普遍的,彼此的边界应该说也是相对模糊的,不同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应该共融、共存、平等、共生,共同构建更大的数字生态体系,这样才会有助于整个体系的健康、良性发展。


从三大层面构建数字生态体系


问: 具体到太极而言,我们将如何确定自己的数字生态建设战略,又将如何实施呢?

答 : 坦率地说,以前大家会把太极定义为系统集成商,因为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也确实一直在从事这个领域的服务工作。但其实从数字生态构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集成也并不是什么不好的概念,最近大家似乎都在提它,仍然把它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在我看来,集成这个概念在不同时代是有不同内涵的,就像我们现在觉得数字很时髦,但其实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涵义和现在我们谈论的数字已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我并不是在偷换概念,因为一个概念的内涵的确会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和延伸。


从纵向来看,目前太极有一个很明确的发展战略,就是从既有的提供集成的服务,转向我们相对比较强的行业化的应用系统集成整合;从横向来看,我们会把传统的集成优势,以及对行业和客户需求的理解,转化为行业认知能力。在这种能力的驱使下,太极可以广泛接触行业用户,并利用自身的数字资产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机会,横向构建我们的数据支撑平台体系,为客户提供基于云+数、行业智能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共同帮助他们完成数字化转型。


具体而言,我们希望太极构建的数字生态体系将是一个立体的体系,其中至少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是太极内部组织层。太极内部有非常复杂的组织机构,各自面向不同的行业、区域,有着不同的技术能力,这些组织的有机协同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再往外一层看,太极是中国电科的十家上市公司之一,在中国电科的体系内建立起小生态也非常重要,而且这个生态体系也并不算小。最外层就是面向整个市场的生态构建,包括我们提供的数据支撑服务层、行业智能化应用服务层,都有很多开放生态空间需要去补齐,这样才能构建起立体化的生态体系。


问:  目前太极的外围生态建设情况如何?未来我们在生态合作方面有怎样的思路,是否也在考虑推出更多的联合解决方案?

答:  从历史渊源来看,太极原来是一家集成商,生态合作规模是不小的,可以说在整个IT生态或者数字生态当中,没有和太极打过交道、没有合作过的公司并不多,太极的生态大网也是非常完备的。


谈到未来的合作问题,其实从去年开始,我们也看到已经有很多跨界整合了,包括很多用户、产业链上的厂商都在和我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而以前的很多协议都是商务上的。之所以说它是战略性的,是因为其中很多合作内容都是双方在有机地组合和捆绑,并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形成新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我想这可能会是太极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


举例来说,去年我们和自己的用户华能集团一起打造了一个工业互联网的整体支撑平台,还得到了工信部相关产业基金的扶持。它其实是很有特点的,因为以前我们和用户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而在数字化时代,大家却可以构成数字化服务的组合,共同为电力行业的其他客户提供服务,我相信这种全新的模式还会在更多领域建立起来。


刚才说到的案例体现的是在某一行业领域经验的共享,而在数字化时代,还完全有可能是资本层面上的合作,因为资本的力量也很重要。目前,很多银行已经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加大投入,它既具有资本属性,又属于金融科技范畴,可以说也是在产业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问:  那么太极在整个数字生态体系中的核心优势是什么,还有哪些薄弱环节需要通过合作伙伴来补足?

答:  我觉得太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极从成立伊始就有很强的红色基因,是“国家队”中的一员,在为党政机关、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化服务和建设方面,可以说承担了国家的重要使命。


另外,也正是因为太极长期承担国家级大型系统集成和整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使我们具备了大型的、复杂系统建设的能力,对行业的认知相对清晰。从站位上看,太极也是数字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领军企业;在整个数字生态中,太极也同样具备这样的属性。


从薄弱的环节来看,可以说太极在打造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运营的生态和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因为以前集成做得多,自己的东西相对较少,而在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具备一些通用的、支撑性的能力。在这个方面,太极一方面要靠自身研发;另外也会秉持开放的态度,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或者采用资本的方式尽快补齐短板。


不要成为话语权的受害者


问: 您如何看待数字生态中的话语权问题?哪类企业可能会更有话语权呢?

答:  话语权的问题比较敏感,会让人联想到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国家一直在强调世界要多极化发展;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人都可能会成为所谓话语权的受害者,所以在理想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希望构建一个开放、平等、合作、共享的数字产业生态。


事实上,在数字生态当中也真的很难讲谁有话语权,大家可能意识不到生态中的某个参与者是从哪个层面切入进来的,具有深厚的行业积淀和客户关系的、在某个点上提供技术的,都有可能在某个事项上成为主导;而技术能力、平台能力、数据资产的运营能力、政治站位等,也都有可能造成某个局部的生态体系中话语权的转移和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的平台厂商现在似乎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决策能力,或者说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我希望也坚信将来会是一个多元化、多极化,或者说是由多个产业链条共同形成的生态,那样会相对比较均衡、健康和良性。


问:  我很认同您的观点。那您觉得生态中的各方要达成共赢,大家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答:  垄断、封闭、零和的心态,是对数字生态建设的最大障碍。事实上,我们也已经看到这种情况有发生的苗头,大家都想一家独大,都想把合作伙伴变成自己的附属品和寄生物,有这样心态的厂商其实并不在少数。


但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有不同的能力侧重、不同业务特点的厂商,无论大小都有可能在局部的生态体系中充当重要的角色。所以我相信,如果大家都有一个开放、共赢的心态,对于受到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所影响的国内市场,可能会产生更积极和正面的效果。


我本人做了二十年的管理软件,现在又在太极牵头企业的业务和战略转型,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我认为,建设紧密合作的数字生态,还是要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基于平等、共享、开放的理念,去看待一切事务、面对各种争端,这才是真正的可行之道。太极也会放低自己的身段,以生态建设者、参与者、分享者的身份,与合作伙伴一道,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感的生态体系,和大家一起真正实现共享和共融。


问: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最初的话题。在您看来,建好了这样的数字生态后,对于我们国家的数字经济战略落地有怎样的意义?

答: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国家想要实现数字化,实现数字中国的建设目标,就必须要有“源头活水”,但如果没有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或者说没有健康的数字产业生态,去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那么数字中国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认为生态的参与者应该共同努力,去编织这样一个生态大网,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体系支撑。


另一方面,中国的数字生态也是全球数字生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数字生态构建者和参与者,也应该有更高的站位和使命感,冷静面对、更好地解决一些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在看似局部、实则巨大的网状生态体系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更开放的视角来看,中国毕竟是世界的一部分,虽然可以自成体系,但也应该打开大门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以全球的视野吸收更多先进技术、借鉴产业发展经验,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数字中国建设好。


电话:010-57702888

邮箱:taiji@mail.taiji.com.cn

点击
留言